查看全部分类

母亲节特辑--父母是孩子一生心理幸福的牵引

周易霏 2015-05-13 16:20:53 PDT
摘自微信:
2015-05-05 徐艺珊 北美心理小站

最近的一年半,在大学咨询中心工作时见到听到了形形色色的案例,也深切认识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借母亲节之际,我想以工作笔记的形式,浅谈一下父母在孩子心理问题发展过程中的左右。当然,所有的来访者信息都是保密的,所以我只会谈一些我见到的和听说的比较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并对细节进行了必要的加工处理,从而呈现出不分种族,没有特定的指向性的案例,希望读者们不要对号入座。

1. 向父母隐瞒自己的心理挣扎

 

很多学生选择大学咨询中心,除了免费和方便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咨询中心不动用健康保险,从而可以瞒过父母。大家来咨询的动力各不相同,但是比较普遍的有这么几类:

 

1)内心痛苦,但是没有办法跟其他人诉说(怕给别人造成困扰,怕丢面子,觉得无人理解自己,或者完全没有朋友,等等),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能来咨询室寻求帮助。

2)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做傻事,来寻求帮助。

3)被同学朋友发现自己情况不好,被劝说或逼着来咨询,否则朋友威胁告知父母,无奈下来咨询。

4)还有一些症状较轻,但是对心理咨询比较了解,觉得既然自己的大学学费有一部分支撑着咨询室的运作,那么就该充分运用这个资源帮自己调整状态。

 

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经常会谈到家庭,很多孩子都觉的父母对自己期望很高,父母兄弟姐妹都很优秀,自己突然有心理问题了,就变成了失败者,告诉父母的话,父母会非常失望,而学生自己无法面对让父母失望的现实。还有一些学生坚信心理问题这样的“软弱”表现是不被允许的,自己和家人都无法接受的。再就是一些学生觉得父母有他们要操心的事情,自己一旦坦白了自己的心理挣扎,父母会非常担心,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当然,也有和父母关系疏远的,觉得他们理解不了自己。当学生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时候,劝说他们考虑跟父母谈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有些人在某个机会下终于向父母坦白,而十有八九父母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理解,当学生发现父母的反应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同,很多人的症状都明显缓解。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我常常为独自挣扎中的学生们心痛,也时不时的感慨父母爱的力量之强大!可惜的是,也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无法接受孩子的一些问题,如性向问题或心理问题,结果家里矛盾升级,逼迫着孩子一直在高危和自杀风险的边缘徘徊。

 

2. 有自杀或自伤念头的时候,想到父母......

 

说起自杀和自伤,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比例有多高。2-6%的美国人有自残自伤的行为,如用刀片割自己,而这一比例在高中生群体里高达13-25%(Lazar, 2013)。2012年的研究中揭示的大学生自杀率 (详见http://www.sprc.org/sites/sprc.org/files/library/SuicideAmongCollegeStudentsInUS.pdf)

中国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好好珍视才是,可是当孩子们伤害自己的身体时,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有些孩子受不了负面情绪的折磨,想用身体的疼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相信自残可以让自己不再难过,或者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用这种方法来应对困难释放压力,自己也想尝试下,再或者这是他们唯一知道的减压方式,从而一直保留着这种不健康的抗压模式。当自伤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念头无法遏制的时候,或者从未自伤过,但是突然冒出自杀念头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想到父母家人,爱自己的人,为了不让他们伤心,从而坚决的抵制自杀念头。还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觉得太累,只想逃避,把一切抛到脑后,在产生自杀冲动的时候,抑或把父母抛到了脑后,抑或认为父母是自己的压力之一,或者干脆带着愧疚施行自己的自杀计划。当然也有时候他们向周围的朋友家人隐晦的求助,可惜非但不能被大家窥破用意,还可能在无意之中让自己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3. 父母离婚再婚的心理阴影

 

在现代社会中,离婚率节节攀升,夫妻感情不和也是经常性的。并不是说这些问题一定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但是处理的时候还是要谨慎。有一些学生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变得不信任别人,因为在家庭变故的时候,父母都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孩子,还有些父母因为个性原因不是很可靠,对孩子许诺却常常失信做不到。长久之后,孩子学会了凡事依靠自己,因为父母靠不住。长大之后,他们在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如太过独立,无法在别人面前放下心防,或者害怕依靠别人,因为想要保护自己不失望受伤害。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和异性好好相处,能想到的只是父母吵架时的模式,或逃避争吵或脾气失控,无法有效的和他人沟通。还有些学生很害怕发展一段稳定的情感关系,因为见多了父母不停的结婚离婚,从而无法相信感情,或害怕卡在一段关系中动弹不得。

 

4. 父母言语冷暴力的心理阴影

 

并不是只有身体上的虐待才叫做虐待。言语暴力也是一种精神虐待(emotional abuse)。有一些父母长期过分的贬低孩子,孩子做什么都不对,是多余的,是愚蠢的,是没有希望的,等等。不要觉得吃惊,这样极端的父母真的有,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造成长期的精神创伤。一些学生因为儿时受到父母这样的精神虐待,长大后因为害怕受伤害而建筑高高的心理围墙,别人想接近的时候,他们不知所措,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敞开心房接受别人,而且一旦关系中有个风吹草动,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们会主动的把亲密关系中的另外一方推开,如主动提出分手。还有的抱着极低的自尊和自信心,出于对爱的渴求,对自己魅力的不自信,而陷入糟糕的异性关系中不能脱身。

 

5. 父母心理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延续

 

我们通常都会询问一下学生家人的精神健康历史。有时候我对学生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瞠目结舌。比如,我们来构想一个极端的例子,有的学生来治疗焦虑,结果仔细一问,家里有一个超级焦虑的母亲。母亲自己焦虑不说,还经常打电话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进行评价,说这个多么多么可怕,你怎么能这么干,不能去ATM,被绑架了咋办?不能随便出去玩,被车撞了咋办?更有甚者,母亲在电话中越说越激动,越想越害怕,结果当场panic attack发作,孩子不知所措,每次和妈妈通话都是种折磨,虽然知道妈妈这是焦虑症,但是最后自己也成了高焦虑人群中的一员。虽然这只是一个想象中的极端例子,但是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等,孩子会见到很多症状的发生发展,没有合适的干预的话,就很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当然了,也有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积极的寻求帮助父母,也帮助自己更健康的心理疏导方式。


 

6. 窒息的亲情

 

用“让自己感到窒息”来形容父母,我在最近的3个月中就从不同的学生那里听到了很多次,真的让我很吃惊。心理研究中有个词来专门形容这类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机父母)。一般来讲这是形容像头顶的直升机一样不停徘徊管东管西的父母们的。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孩子行为生活中父母的过分干预。我觉得这个词还可以用来形容父母在思想层面上的过分渗透,如有些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社会观,自己未实现的理想,社会上父母对孩子的普遍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自己从内到外都没有自由,感受不到个性的存在,从而窒息痛苦。

以上的几条并不全面,只是个人见闻中的一小部分,虽然看起来有些负面,但是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的精神是我一直所崇尚的。有些时候,了解一些负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我,从而有着更加积极更加阳光的生活理念。我个人并不喜欢给一些条条框框的建议,因为我觉的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点,做父母的都有爱孩子的心,也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所以把孩子走的弯路全部怪罪到父母的头上是很不公平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步入社会前,十多年的时间都基本和父母或者其他的教养者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做家长的有空可以时不时的自省一下,有没有那么一瞬,或几瞬:

 

我不带判断标准的聆听过孩子?

我在聆听的时候感受孩子所感受的,而不是快速的想着解决办法?

我向孩子表达我的理解支持?

我为孩子建立自信心作出贡献?

我做的不对的时候向孩子道歉?

我觉得孩子把我当朋友?

……

 

聚沙成塔,生活中偶然的小细节都有可能是孩子在想不开时,在孤单无助的挣扎时,感觉全世界都把他们抛弃了时,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的契机。

虽然我总结的这些工作见闻来源于大学生们,他们却可以映射到不同年龄的各自挣扎着的人群中。不论在读这篇小文的是单身的年轻人,孩子尚幼的父母们,孩子正在读大学的父母们,还是空巢老人们,希望小文能引发大家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为方式的思考,换位思考与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孩子的关系。

最后,写文的动力是母亲节,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祝我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感谢你们的养育和支持,祝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欢迎转贴,转贴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Write a comment ...
Post comment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