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载 来源心目教育
文 / 佚名
摘自学讯网
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分享,学讯网编辑整理
小明活泼好动,一会儿也闲不住,平时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家都很累了,不愿意再多费口舌,随着他折腾,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就行。小明最近迷上了一种叫做溜溜球的玩意儿,喜欢得不得了,真快成了剑不离手,曲不离口了,什么时候看见小明,总是能看到他手里在玩溜溜球。也别说,他玩溜溜球的技术还真长进的挺快,能玩好几种花样呢!
这天,小明又在的客厅里练上了一种叫什么的动作,就是把球抛起来,再用绳子接住,练了好几回都没成功,于是溜溜球就不停被他抛起来,掉下去,抛起来,掉下去……妈妈看见了,随口说了一句;“别玩了,回头再砸着什么东西。”小明就跟没听见一样,还在那玩。爸爸过了一会儿也说:“别玩了啊,多危险哪!”“再玩一会儿,”小明一边抛球一边说。爸爸妈妈也就懒得再理他了。
没过多久,就听啪啦的一声巨响,客厅立刻暗了下来——小明把吊灯给砸烂了,爸爸妈妈听到声音赶忙跑过去,妈妈还踩到了玻璃茬,哎呦的一声,到别的房间一看,脚上拉了一个口子,正流血呢!爸爸气极了,把小明拉到卧室的床上啪啪揍。“叫你别玩,你就是不听,这回可好,你妈都流血了!这灯贵着呢!100个溜溜球不够。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小明被打得哇哇大哭,嘴里一个劲的说:“我以后不玩了。”妈妈在边上心疼了,拉住爸爸“算了,算了,他又不是成心的。一个灯值多少钱,别把儿子打坏了。”妈妈阻拦,小明认错,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没过几天,小明又在家里练上了溜溜球……
这个案例里,爸爸妈妈的确管教了小明,甚至爸爸还打了他,可是为什么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呢?是因为爸爸揍得不够重,还是因为小明家很富裕,不在乎吊灯的那几个钱呢?其实这些都不是小明屡教不改的原因。爸爸妈妈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认为砸坏一个吊灯没什么大不了,可是他们忽略了小明根本就没有把他们的批评放在心里,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小明只会越来越难以管教,到最后,家长就会很委屈的抱怨:“唉—我的孩子太皮了,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管用,我们是真的没办法了!”
方法1:坚决地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
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哪怕一次也不行。在表达意见时,家长口气要坚决,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就像案例中小明的父母,在一开始的确批评了他在客厅里玩溜溜球的做法,但是态度并不坚决,这样会给正在犯错的孩子一种暗示: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
不要无休止地唠叨,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马上制止孩子的行为。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主题明确,切记不要东拉西扯一大堆,使孩子不明白他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就像小明的爸爸在惩罚他的时候,还在说“这个灯很贵…”之类的话,这样也许在传达给小明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灯很贵,砸坏了就会挨打,如果砸坏的是一件便宜的东西就不是问题。家长要记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孩子下次再重复同样的行为。主题不明确,态度又不坚决,孩子必定下次还会“不长记性”,因为家长没有正确地告诉孩子,应该长什么记性。
◆注意事项
同样的命令不要一再重复。应该在孩子错误行为的已开始就坚决制止,如果第一次制止无效,那么重复的次数越多,越降低了命令的严肃程度。
口气强硬,态度温和。态度温和是指家长不要带着冲动、怨恨的情绪批评孩子,这样家长就不容易理智,可能弄得孩子一头雾水。口气强硬是指批评的语气,干净利落、直截了当。比如案例中小明的父母应该这样对小明说:“你不能在家里玩溜溜球,马上停止。”效果就会好很多。
如果在明确的表明了家长的态度之后,孩子仍没有收敛,那么可能是因为家长以前模糊的态度给孩子留下的无所谓的印象,这时候家长就不要再用语言来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如案例中的情况,如果在家长已经明确告诉了小明不能玩以后,小明如果还在继续玩,爸爸应该直接将球没收,小明如果哭闹,你可以把球还给他,并重复自己的话,加以强调:“不要在家里玩溜溜球,如果想玩,出去。”
方法2: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提醒孩子
幼儿自制力会很差,即使知道做某一件事后,爸爸妈妈会不高兴,仍然会控制不住自己去做,这时的家长不能像对待大孩子那样,强硬的去训斥孩子,因为孩子太小,会被父母的语气吓到,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觉得父母生气了,不爱自己了。对待小孩子,方法应该温和一点,在第一次通知孩子不能做某事之后。还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当孩子下次在重复这次错误的时候,家长可以用眼神来阻止他,比如把孩子叫过来,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孩子就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我刚才做的什么事让他们不满意?在他自己想到原因之后,自然不会再去做了。
还可以在孩子每次错误的行为开始,爸爸妈妈就用手势提醒他,向他摆摆手,或者摇摇头,不想让他太过吵闹,可以将食指竖在嘴前面,这些都是很有效的肢体语言,小孩子在看到父母做出这样的举动后,一般就会放弃尝试以前爸爸妈妈曾经提醒过的错误行为了。
◆注意事项
当场指出孩子的错误。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对其错误加以指出,就不会有效果。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说,孩子是不会记得自己当时曾经做过什么的。但是最好不要在孩子吃饭时批评孩子,这样孩子有可能会对吃饭感到厌恶,影响身体发育。如果吃饭时孩子的确做得不好,就可以用上面提到的肢体语言来加以纠正。
小孩也有自尊心。有时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不是这样,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不管你的孩子多小,也不要忘记这一点,所以批评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尤其要避开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评孩子,会大大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可以把孩子单独唤到面前,心平气和但是郑重地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方法3: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
不一定要等到孩子错误发生了才能去纠正。平日对发生在身边的别人的事情进行分析,可以预防孩子的错误,这不是比孩子做错了再来批评更好吗?
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和孩子谈论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或者事情,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特点是方向明确,效果迅速。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
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以通过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说一条成语,引用一个事例,谈几句诗词,或谈电影、小说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这种讨论可以是家长和孩子谈论,也可以同学朋友之间进行,效果都很不错。
◆注意事项
这种方法虽好,但是它要求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亲情关系,和平时营造的良好交流基础。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感情关系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在谈话之前,家长要做到胸中有数,要知道想和孩子谈什么问题,在谈话时,围绕主题,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有针对性的和他讨论,会使孩子有所得。
欢迎转贴,转贴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孩子不接受批评和教育该怎么办?超实用
Tuiba 2014-11-26 20:23:49 PDT
Write a comment ...
Post comment
Cancel